發(fā)布時間:2010-04-21 09:15:07 訪問次數(shù): 佚名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
-
作為現(xiàn)代政治主導力量的政黨,有沒有自身的文化,政黨的文化又能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對于這個問題,有一個很好的例證。1933年12月,艾思奇在上?!吨腥A月報》第二卷第一期發(fā)表文章《二十二年來之中國哲學思潮》,其中寫道:“哲學是文化現(xiàn)象的一部門,文化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建筑起來的社會的文化。”當時他沒有想到,他在隨后一年創(chuàng)作的《大眾哲學》也很快成了文化現(xiàn)象之一。體現(xiàn)新文化特征、為大眾服務的《大眾哲學》從初版到1948年12月共發(fā)行32個版本,創(chuàng)造中國哲學出版界的一個奇跡。許多知識分子和青年學子正是看了《大眾哲學》從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艾思奇紀念文集》中,宋平同志就說,“我最早接觸艾思奇同志的著作,是60年前開始走上革命道路的時候。當時,讀了《大眾哲學》。這本書將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動的事例之中,通俗易懂,使我從中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
這一現(xiàn)象遠非孤例。中國共產黨尚在醞釀時期,馬克思主義就已經在新文化運動中產生重要影響,作為中共創(chuàng)始人的陳獨秀、李大釗首先是以執(zhí)文化界牛耳的大知識分子身份在《新青年》等雜志上作思想鼓動。根據(jù)相關研究,“五四”運動后的5年里,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人當中,僅有12人已知是出身于無產階級,而其余的人都受過教育,有些還出身于相當富裕的階層。他們主要影響的圈子是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中,并且是在大城市中文化人聚集的大學里。中國共產黨的這種文化影響力繼續(xù)深入到了此后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文學藝術為例,在共產黨獲得政權之前,來自左翼的文藝力量已在包括當時國統(tǒng)區(qū)在內的范圍里占據(jù)主要地位。這些來自左翼陣營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對當時的讀者尤其是青年起了莫大的號召作用。
以上所說,都是我們黨在革命時期所為,而現(xiàn)在作為一個執(zhí)政的大黨,我們是不是可以輕忽這個問題了呢?是不是可以因為權力在握就不重視政黨文化建設了呢?從上述歷史及現(xiàn)實情況看,我們不是可以輕忽,而恰恰說明,一個政黨有無文化的自覺,可能事關興衰成敗。因為政治的問題,說到底是人心的問題,而人心的問題其最有影響者在文化。
正是因為政黨以其自身的文化影響能產生這么大的力量,所以,當看到湖北學者趙理富傾心研究政黨文化,并把他研究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新著定名為《政黨的靈魂:中國共產黨文化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時,我就感覺到,他已經捕捉到了一項重要的課題。這個課題在國內學界已有不少人做過研究,趙理富即是其中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們的研究和過往的歷史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文化可以是一個政黨的靈魂,能夠發(fā)揮無形而正大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并自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