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9-12-28 08:22:47 訪問次數(shù): 佚名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特征大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并強調指出:“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首要任務”。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大眾化的提法大家都比較熟悉,而“時代化”是十七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來的。其實,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是有機統(tǒng)一的。特別是中國化與時代化自始至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推進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在這里,我僅就正確處理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代化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的關系談一點看法。
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代化是相互聯(lián)系辯證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立足中國國情、研究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理論形式和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反映時代精神、回答時代課題、引領時代潮流、緊密結合時代特征,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在時代化進程中不斷中國化,在中國化的前提下時代化。中國化中有時代化,時代化中有中國化,兩者相互促進、互為前提,是有機的統(tǒng)一。中國化使它富有特色,時代化使它充滿活力。中國化和時代化的有機結合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代化的有機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
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從一產生就體現(xiàn)出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統(tǒng)一。就地域特色的體現(xiàn)而言,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于歐洲,是面對歐洲的歷史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問題而提出來的一種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并不完全是德國的產物,而同樣是國際的產物”,但“本質上就是德國的產物”。 也正如列寧所強調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就時代特征的體現(xiàn)而言,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敏銳地觀察和深入地分析19世紀40年代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時代特征,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和發(fā)展規(guī)律,在借鑒和吸收當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所創(chuàng)立的理論體系。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基于上述原因,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主義不是一些一成不變的論斷或結論,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活的靈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來說,這個“地點”就是強調“地域特色”;“時間”、“條件”,就是強調“時代特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
馬克思主義產生一百多年來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一再證明,只有把握了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活的靈魂,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各國的具體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才能指導共產主義運動取得勝利,也才能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進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列寧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將俄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和二十世紀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新階段的時代特征相結合,改變了馬克思主義最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在世界范圍最起碼在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勝利的論述,率先在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薄弱鏈條上實現(xiàn)了突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形成了列寧主義。而伯恩施坦的第二國際、托洛茨基的第四國際、戈爾巴喬夫的民主社會主義等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脫離各國實際與時代特征的做法,都導致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倒退和失敗。
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發(fā)展和運用的歷史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必須始終以各國的具體實際為基礎和前提,以符合時代的要求為關鍵,始終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同樣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有機結合,使之能夠適應中國的需要、回答時代的課題。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