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9-08-31 15:20:46 訪問次數(shù): 佚名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
在改革開放的滾滾大潮中,有少數(shù)領導干部,放松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在權、利等的沖擊下,把持不住自己,心態(tài)失衡,背棄了做人的原則和黨員干部的宗旨,做出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最終害人害己。所以,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jīng)得起考驗,做到常有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把自己看成普通群眾的一員。唐玄宗李隆基少年英豪,發(fā)動宮廷政變,消滅了專權的韋皇后一黨,恢復了李唐江山,初登帝位后,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流芳百世的“開元盛世”;但到后期,他驕奢淫逸,寵幸楊貴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導致“安史之亂”,唐朝從此一蹶不振。這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劣根性,說明隨著社會地位的變化,人的心態(tài)、性格亦會改變。有人說,貪官的人生軌跡,大多是“苦難的童年,奮斗的青年,腐化的中年,悲慘的晚年”。一個人,社會地位變化越大,其心態(tài)越難以把握,難以保持平衡。有少數(shù)領導干部,隨著職位的升遷,總覺得自己社會地位提高了,身份不一樣了,于是飄飄然,排場、架子也要擺出來,也要不一樣,于是胡思亂想、胡言亂語、胡作非為,最終落個悲慘可恥的下場。所以,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不論職位升遷得有多高,一定要常有一顆平常心,始終把自己看成普通群眾的一員。要常憶苦思甜,飲水思源;要常常想到,自己能有今天,是黨培養(yǎng)的結果,是群眾支持的結果,離開了黨和群眾,自己什么都不是;要明白自己的職位、權力是黨和群眾賦予的,應該自覺為群眾服務,而不能用來搞特殊化;要明白我們的群眾純樸、正直、勤勞、可愛,要以自己身為群眾的一員為榮;要永遠把自己當成普通群眾的一員,自覺撲下身子,和群眾打成一片,永遠不失一名普通群眾的本色。
平常心就是能經(jīng)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熬撇蛔砣巳俗宰?,色不迷人人自迷”,自古人心不足,欲壑難填,人難免有攀比之心,難免有非份之想。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身邊的權力、金錢、美色、虛名等,逞一己之私欲,必然導致心態(tài)失衡,背棄做人的基本原則和底線,甚至不惜孤注一擲,鋌而走險。領導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總有不少別有用心的人,為利用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處心積慮,設置陷阱和種種誘惑,想盡辦法拉其下水。所以,領導干部要常有一顆平常心,能夠經(jīng)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要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要常懷感恩之心,不盲目攀比,無非份之想;要知欲壑難填,唯有加強修養(yǎng),克制心魔,才能知足常樂;要嚴于律己,培養(yǎng)健康的個人情趣和愛好,主動筑起抵制誘惑的防火墻,對權力、金錢、美色、虛名等淡然處之,做到心如止水、無欲則剛,使別有用心者無機可乘;要防微杜漸,做到慎微、慎獨、慎始、慎終。
平常心就是淡看個人得失。人生總會有得意時,有失意處,往往讓人為之大喜大悲,如不善于調(diào)節(jié)把握,則會心態(tài)失衡,從而樂極生悲,或者禍不單行。官場的權位、名利得失是更為敏感的內(nèi)容。作為一名領導干部,面對個人得失,如不好好把握心態(tài),則會迷了心性,失了本心。心態(tài)出了偏差,言行也往往因此“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或汲汲追求權位、名利,為爭權逐利不惜一切代價,于是走邪門歪道,搞受賄行賄,跑官要官那一套;或得意忘形,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于是恣意妄為,貪臟枉法;或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于是工作消極怠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都會有損領導干部形象、有損政紀黨風、有損群眾利益,其結果只能是害人又害己。所以,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常有一顆平常心,淡看個人得失。要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覺悟,跳出個人得失的狹隘圈子,自覺樹立服務大局的意識,摒棄私心雜念,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正把黨和國家事業(yè)放在第一位,把群眾利益冷暖記在心頭;要加強心性修養(yǎng),提高個人境界,明白個人得失如過眼云煙,只有服務社會,人生才具有永恒的價值;要在社會實踐和具體工作中有意識地磨煉自己、培養(yǎng)定力,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